《2023安全重于泰山心得》回顾了安全意识提升活动。总结强调了安全的重要性,提出了加强安全防范、培养员工安全意识的建议。该心得对于创建安全文化、保障工作场所安全具有重要指导价值,值得借鉴和推广。
2023安全重于泰山心得 篇1
观看《生命重于泰山》专题片过后,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全法制建设明显加快,连续18年各项安全指标实现“双下降”,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初心与使命,内心感慨万千。
本片从“直面风险”、“树牢理念”两个部分,陈述了近年来各种新闻媒体报道的各行业发生的安全事故,损失之大,影响之大,频率之大,令人胆战心惊。剖析事故产生的深层次原因,都源于一些干部、职工对安全生产、管理存在着认识上、思想上的误区。安全生产意味着责任,我们公司作为制造企业,安全生产是涉及职工生命安全的大事,也关系到公司的生存和稳定,就需要提升管理,只有管理出效益,安全才能出效益。
时代发展的步伐是永远不会停止的,近年来,公司对安全工作越来越重视,要求也越来越严,因此,在当前形势下,安全是政治,安全是大局,安全是稳定、安全是和谐,安全更是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那么,如何提升安全管理、如何安全生产呢?首先要认真学习国家、一汽集团、解放公司及公司各项法规、规定、制度,提高员工对安全工作的认识,并要求人人在日常工作中严格遵照执行。其次加深学习深度,加大管理、加大违章现象的监督力度,在生产过程中做到层层压实责任,人人做到“我的工作我负责”,工作前,深入了解危险点分析,避免人身安全受到危险点的伤害。让每一位员工确实在思想上,从“要我安全”转变为“我要安全”,在行动上,从“我要安全”转变为“我会安全”。
总之,安全生产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为了公司能可持续发展,安全生产问题永远不可忽视,《生命重于泰山》是我们学习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安全生产”就是我们企业员工的新期待。
2023安全重于泰山心得 篇2
古时候,人类为了生存,在与自然界的种种灾难进行抗争中,发现并利用了火。火的发明与利用,改善了人类的生存条件,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易经》里有一句话:“相对的双方,一定共同存在。”的确,从照明、取暖、煮饭做菜到推动航天火箭上天,都离不开火。但是,火也是一把“双刃剑”。如果火失去控制,酿成火灾,就会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我曾看到过这样一则报道:“在某地的海山路37号,一天家长外出后,两个孩子因好奇在屋里玩火。不小心,火窜到易燃物,很快燃起了熊熊大火。附近的村民立刻拨打“119”电话,当消防队员到达时,大火已烧毁了一大片房屋,消防队员以1个多小时最快时间,冒着生命危险才扑灭了火。这场大火使许多人无家可归,两个小孩也被大火烧成重伤……这难道不是“水火无情”吗?我们常常可以耳闻目睹这样的事件:
一场大火吞噬了山林,苍翠的山头变的光秃秃,元凶就是一根烟头;由于忘了关煤气,结果屋毁人亡;学校、工厂由于点蚊香、蜡烛管理不当引起火灾……不用再举了,只要还有人防火意识薄弱,消防隐患就无法排除,火灾的发生也就再所难免,同样的悲剧仍将重演。
当你面对火魔肆虐后的惨状,你真的还能无动于衷吗?你会发现,其实我们只要事前多小心一点,多想一步,灾难或许就不会发生,所以我们要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牢固树立消防安全意识,积极准备好消防器材,做好应对措施,一定可以扼住火魔的咽喉。
作为青少年,我们除了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更要有消防安全的观念,努力掌握科学知识,做好宣传者。让我们牢记国家领导人的话:“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为了我们美好的明天,携手行动起来吧!
2023安全重于泰山心得 篇3
国之古语:人命大于天!虽简单几个字,却道出了各行各业不可忽视的安全问题。阅古览今:从大的方面来说,国之盛状是“国泰民安”,人民是“安居乐业”;从小的方面来说,家人外出,也是“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可见安全是人之根本,完成各项任务的基础。在培养祖国栋梁的校园,“安全”更似警钟长鸣,不能有丝毫松懈之处。作为教师,只有抓好安全教育工作,才能让学生安心学习,茁壮成长。自参加工作十年来,我对安全教育有如下几点小小的体会。
一、校园的安全教育与教学质量必须双管齐下。
正如“安居乐业”一词中的“安居”与“乐业”是相辅相成的一样,若不“乐业”,能“安居”吗?同理,一个学校,学生以“学习”为主,学习是学生的“业”;教师以“教学”为主,教学是教师的“业”。抓好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对各种知识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觉地、自主地学习。让学生养成爱看书,爱查阅资料,爱追踪讨论、探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但须注意,中国是历经长久的科举考试,以及前期的应试教育,令许多人走入了“死读书,读死书”的胡同中。教师在抓教学质量时也会走入一天到晚都是作业的魔鬼似训练,虽然让教室里的孩子们变乖了,不到处惹事了,但低视力的、低能力的学生却是一大片。这是教育中的糟粕现象,我们应该抛弃。古人常提“棋、琴、诗、画”,“文能治国,武能安邦”,“文韬武略”等,以及新中国成立后提倡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无不说明了教育的多方面发展。因此,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师在各科教学方面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和激发兴趣。学生只有爱学习-----乐业,才会杜绝在校打架斗殴,无所事事的不良现象。才会让校园真正平安。
二、必须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
我国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习惯成自然。”良好的行为习惯铸就人的性格,显示人的魅力,体现人的修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让人受益终身。学校是培养人的地方,孩子们良好习惯的养成关系着祖国未来的社会风气。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在培养学生行为习惯方面应该赏罚分明,公平公正地对待,才能让孩子们“知荣辱,辨是非”,只有爱憎分明,才能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三、普法教育迫在眉睫。
面对是非观念弱,荣辱感不强的小学生,特别是高年级的孩子,身体的成长让他们对许多事产生好奇感。在农村,由于一些家长的乱开玩笑的语句,更让孩子们带进了校园,不加辨别地说和做。给其他同学带来伤害。我觉得,学校应该定期开展法制教育,让孩子们明白“肖像权”、“名誉权”等,加强法律意识,安定校园环境。
四、亟待整顿的家长教育。
目前,在很多的家庭中,一是独苗苗成了公婆的手上明珠,父母的心中肉,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溺爱现象随处可见,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更谈不上严格。二是父母天天沉溺于麻将馆,地主桌,对孩子的教育放任自流。孩子放学要么守在喧闹的麻将桌旁,两眼发困不能回家,还挨赌输了的父母的气;要么钻进网吧,也昏天黑地玩游戏,看图像;要么独守“空”房,饱一顿,饥一顿;要么三五成群,从这个山坡,浪荡到那个街角,打架斗殴没话说。三是留守儿童,公婆管其生活,却不能引导心灵的成长。孩子对公婆的逆反心重,不听公婆絮絮叨叨念陈旧的教育。特别是放任自流性的家长,学生在学校找事,教师请家长,家长“忙”,总请不来;教师家访,家中大门紧闭。学校与家庭这一教育环节严重脱钩,加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难度。故,家长理应接受“培养孩子”的教育。
五、师德是教师的灵魂。
“润物细无声”是教师教育学生的写照。我们常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没有身正何谓范?一位教师,哪怕学富五车,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修养),是不会得到学生的尊重,何谈敬仰?作为教师,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修养),潜移默化中,学生也会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还会引以为荣,减弱学生的正义感。
面对学生,教师要“肚里能撑船”。宽容学生,公平公正对待每位学生。当我们的孺子犯错时,我们应该弄清事情的原委,给他讲清楚“错在什么地方”,并指明“他应该怎样做”的方向。只有学生认识到错误,才会心服口服地改正错误。切不可以教师自身对学生的好恶来评价学生,一旦学生与教师处于对立面,教育只有失败,更谈不上安全教育了。
校园的安全教育与教师、学生、家长、校园、家庭、社会都息息相关。不可忽视安全教育,更应该从各个方面加强安全教育,才能真正建立“平安、和谐”的校园。
2023安全重于泰山心得 篇4
这几天公司利用午餐时间,在公司五楼滚动播出“生命重于泰山”专题片,_关于安全生产一系列重要论述及其讲话,高屋建瓴,言简意赅,振聋发聩,言犹在耳。安全生产工作,事关国家长远持续发展战略大局,事关千家万户人民生命安危家庭幸福,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做好安全生产工作,于国、于民、于家庭、于社会,疏忽大意不得,慎小慎微要得。
生命重于泰山,人民生命安全高于一切,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企业安全主体责任、主要负责人直接责任。筑牢安全意识,增强安全认识,聚焦风险隐患,采取得力措施,措施思路想在前,措施行动落在前,防微杜渐,以滴水穿石之功,小胜之力,持之以恒毅力,垒注安全平安“防火墙”“防盗门”,既不玩忽职守,也不麻痹大意;既不心存侥幸,也不酿就“亡羊补牢”之“故事”,更不能铸成重大财产甚至人死人亡的事故,事故让公司一夜回到“解放前”,生命之殇代价巨大而残忍,是国家、社会、人民、家庭、个人无法承受之重,这种惨痛也是公司无法承受、面对的残酷现实。平时务必头脑清醒,见缝(风险或隐患)插针(有的放矢采取针对性措施),一一化解,安全永续。企业生产经营,员工集中,生产生活持续,风险多,隐患在,平时注重查验风险,排除隐患。尤其是强化员工安全法律法规、安全培训教育、岗位操作规范、技能技术学习、应急演练救援;加强公司领导安全工作政策、法律法规学习,增强安全认识,强化安全理念,提升安全工作组织领导管理水平,生产要参与,重大生产必须参与,杜绝遥控指挥式管安全工作。
安全诚可贵,生命价最高,保护员工人身财产安全,无需任何计较,千难万难中千方百计做好安全工作。
2023安全重于泰山心得 篇5
学校安全涉及到青少年生活和学习方面的安全隐患有很多种:食物中毒、体育运动损伤、网络交友安全、交通事故、火灾火险、溺水等。在全国各类安全事故中,学校安全事故所占的比重很大。据了解,我国每年约有1.6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中小学生因安全事故、食物中毒、溺水、自杀等死亡的,平均每一天有40多人,就是说几乎每一天有一个班的学生在“消失”。
当前,中小学生中相继出现了不少因思想、心理、行为上的偏差而引发的伤亡事件,暴露出了当前学生在思想上、心理上和行为上具有普遍性的安全隐患。一个个触目惊心、血泪交织的杯具不能不叫人扼腕叹息、心有余悸,也更对我们敲响了安全的警钟。
“生命”,一个多么鲜活的词语;“安全”,一个多么古老的话题;“幸福”一个多么美妙的境界。同学们:一人安全,全家幸福;生命至上,安全为天;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生命仅有在安全中才能永葆活力,幸福仅有在安全中才能永具魅力。安全构筑了我们完美的家园,成为连接亲朋好友的纽带。在安全的问题上,来不得半点麻痹和侥幸,在安全的问题上,我们必须要防范在先、警惕在前,必须要警于思,合于规、慎于行;必须要树立高度的安全意识,人人讲安全,时时讲安全,事事讲安全;必须要筑起思想、行为和生命的安全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