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范文网 >作文范文

在路上作文1000字5篇

时间:2024-01-21 15:01:02 飘絮

《在路上作文》是一篇以旅途为主题的创作。作者通过文字描绘、思考和表达,将自己在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呈现给读者。这样的作文能够带领读者一同感受旅行的美好与冒险,同时也激发读者对生活的热爱和探索的渴望。

在路上作文1000字5篇

在路上作文1000字 篇1

我矢志不渝地踏着这条追梦路,将满腔热血化为一股力量,支撑着自己,每一步都如百米冲刺,我知道这条路并不短暂,但我知道,我一定会坚持下去,直到触及那个美丽而清晰的梦。 ——题记

我有个美丽的梦想,那就是成为一个素描画手,画得一手好画。当我还是个稚嫩孩童时,当我第一次看见那一张张完美的画作时,怦然心动这个词已无法形容我当时的激动心情。于是,我执拗地拿起一支铅笔,开始追求自己的梦。

时光将我的经验慢慢积累,我怀着满腔热血在追梦路上奋力前进,一点点地探求那个远在云巅的梦想。时间一长,我不断地审视着自己的画作,迫切地想要知道自己的水平高低,我冥思苦想,发现自己并没有显著进步。我困惑了,到底怎样才能快一点进步呢?我焦急而又茫然,信心也随之消减。

我急躁地在纸上划来划去,又不断擦去,画面变得有些凌乱。我几乎快消磨掉耐心了,恨不得将画板与笔一扔走人。这时,老师走了过来,她看了一眼我那糟糕的画作,两眼含笑地对我说:怎么,画不下去了?我耷拉着脑袋说不出来话来。她拿过我的画,如拈花般轻轻地拿着一支铅笔,慢慢地修改,我认真地看着一个奇迹的发生:原本凌乱的画在她手上变得完整、清晰,光与影的交汇在纸上曼妙地展现出来。

我心中默默感慨:老师就是不一样,妙笔生花原来就是这样的情景。老师似乎懂得了我的心思,便跟我说:画画要心如止水。迫切地想要画好一幅画是几乎不可能的。要坚持下去,这就像一场马拉松。我听了之后,如醍醐灌顶,一时间发觉自己太不知进退,一味埋头向前如老牛拉车,却不知路已不在脚下。老师又含着笑对我说:从前我学画的时候,也这样彷徨过,但时间一长就领悟到这道理了。画画要持久,不是三分钟热度。我站在一旁,注视着老师的眼睛。她黑色的眼眸在阳光下更加清澈明亮。眼中那一抹温暖的笑意更是深入人心。我认真地思考着这些话,发现原来是我自己太焦躁了,静不下心来,自然画不出好画。仿佛太阳拨开云雾透射入我的心间,心像鸟儿般自由飞翔。原来,这是一场马拉松。我要继续前进,坚持下去。

脑海里突然出现屈原的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笑了,对老师说:我知道了。 追梦路上,我想,我会一直坚持下去。

在路上作文1000字 篇2

没有阳光,小小树苗又如何成长为参天大树?没有阳光,我们又怎么有健康的身体?同样,成长也需要阳光。在我记忆的长河中,也有这样的一缕阳光照耀在我成长的路上。

天,阴沉沉的拉下来了脸,我埋着仿佛有千斤重的头,两只有点儿僵硬的手紧紧捏着手中60分的考卷走在回家的路上。那鲜红而又刺眼的墨水,苍劲而又有力,如一柄匕首般深深刺痛着我的心。为什么?我在心中大声的质问自己,这么简单的考卷我却只考到了60分!

我······以后还能像往常一样考到好成绩,博得老师的喝彩吗?

就在这我万念俱灰之时,它――那缕阳光出现了,浅黄的壳,两只弯而又长的触角――是的,那是一只蜗牛。一只蜗牛,但它却是一只正在奋力向上爬的蜗牛,只见那只蜗牛背着它那无比沉重的壳,正迈着老爷爷一般的步子一点儿一点儿的向上蹭。重重的壳,饱经沧桑的一对角,这一切似乎都预示着它不可否认的失败。不出所料,不到一分钟,它便如一粒子弹似的"嗖"一下,重重摔在地上,看着都让人感觉疼。我在心中暗暗嘲笑着这只老蜗牛的自不量力:"一只老蜗牛算个什么东西?竟妄想爬上这参天大树!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蜗牛失败了?是的。但令我意想不到的是,它并没有因这小小的失败而垂头丧气,一蹶不振。相反,它并没有要离开的意思,而是又一次背上了它那重重的蜗牛壳,又一次拖沓的爬上了树,它坚持的行为使正准备离开的我放慢了脚步。但同时,这也使我有些糊涂了,既然"10"已经又退回了"0",那再从这遥远的"1"到"10"之间再走一遭还有意义吗?当人从人生的巅峰又重重的摔倒在人生的低估,还有还返的可能吗?思考间,只见那只蜗牛已经又爬上了一段距离,正当它即将爬到原来的位置时,它又一次摔下来了,又一次变回了"0"。但从它重重的蜗牛壳上,仍然看不到半点沮丧,它一次又一次的爬起来,摔下去,爬起来,摔下去。

不经意间,那原本黑漆漆的天空,仿佛没有那么暗了——正如我心中的小屋——天空中,隐隐有几缕阳光穿过了层层黑云,透射过树梢,透射过空气,透射过我的心。冥冥中,仿佛有一句话从我心中飘过,却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是啊!只要有坚持不懈的毅力,持之以恒的心,又有什么是做不好的呢?”

从此,那缕阳光开始陪伴着我的前进,走过人生的低估,飞过成功的蓝天,游过无垠的大海,每每遇到困难时,都是它在警醒我不要放弃——也因为那缕阳光,我的成长才得以那样的精彩,生命才得以如花一般的绚丽,烂漫。

在路上作文1000字 篇3

风可以吹起一大张白纸,却无法吹走一只小小的蝴蝶,因为生命的力量在于坚持,在于不顺从。——题记

夜深了。

此刻的我独坐窗边,做着一套又一套的模拟试卷。时针悄悄指向十一点,书桌前那盏小小的灯却没有一句抱怨,为我散发着光亮,我也好似不知疲倦一般,下笔如飞。

是的,我们即将面临中考,人生路漫漫,这是设在路上的第一道关卡。我所要做的,就是用力摆臂,抬高腿,使劲儿跨过去。

我知道,每一条路径都有它不得不这样跋涉的理由,每一条要踏上去的征程也有它不得不那样前进的方向。我有自己的判断,不会放弃,不去盲从。

然而,我一次次的成绩却都不尽如人意,名次连续下降,似乎和我所付出的努力不成正比,紧跟其后的是别人带有讽刺意味的嗤笑与不屑。他们嘲笑我的徒劳无功,嘲笑我的退步。我承认,我是敏感的,我没有办法对别人的轻视无动于衷。但我更相信,我是一只风吹不走的蝴蝶。不结果的树是没有人去摇的,唯有那些硕果累累的树,才有人用石子去打。

我没有说什么,静静地读书、做题,装作什么也不知道、什么都没发生过的样子。对某些人来说,别人的轻视和否定是放弃的借口,而对另外一部分人来说,那些都是让自己成长壮大的机遇。而我,恰巧就是那另外一部分人。与其顾影自怜,自怨自艾,倒不如华丽转身,继续奔跑,用行动来证明自己。

走在自己所选择的路上,就算是以荆棘铺路,有万千的艰难险阻,或有重重的关卡,也终会有沿岸独特的美景,漫野缤纷的鲜花。

我用心攻克一道道难题,用心领悟一篇篇文章,用心记忆一首首诗词,我坚信,我的生命是充实的,是多彩成功的。

我不期望自己能够走得很快,更不幻想一步登天,我只想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走,即使走的很慢很慢,就算是看不出速度,但我知道我总在进步,我终会一点儿一点儿达到目标,接近生命的福地。

回首望去,那一串脚印歪歪扭扭,走了不少弯路,还有跌到过的痕迹,不管成功与否,那都是我最独家的记忆,见证了我的汗水和努力,一样精彩,一样美好靓丽。

是的,我,在路上。

在路上作文1000字 篇4

那是一个诺言穿山越海,真切预见梦想的明天。18年前,也就是我写下这封信的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奋斗目标,这也就意味着原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的时间将提前15年。从那时候起,我就下定决心,要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一起遇见那个美好无比的2035年!

寻梦路上,我们奋进的脚步披星戴月,强烈迈开大步,一路领先。

还记得我出生在2000年,人类迈进新千年之际,命中注定我们会成为一代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的“世纪宝宝”。我们见证了北京举办奥运会时的盛况;我们见证了“天宫一号”在太空的首次授课;我们见证了“一带一路”战略的逐步完善、深化;我们见证了中国经济一步步前移时露出的坚定的眼神;我们见证了中国高铁事业的迅猛发展,领跑世界。我们见证了祖国的发展,也必将全程参与祖国的未来,而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骨干和中坚,我们责无旁贷。青年强则国强,我们这代青年必将朝气蓬勃,蓄势待发,以最佳的中国姿态,走向世界的舞台。

寻梦路上,我亲爱的祖国更加美丽和谐,昂扬屹立在新世界。

寻梦之路坎坷艰险,我们摸着石头过河,不断探索,终究走出了一条属于我们的“中国路”。那些年,我从来不能理解如何与家的另一边聊天、通视频,更别提网上购物、缴费、查资料了。而现在,有了互联网、大数据的支持,我脑海的芯片终将万物互联。那些年,我从来不敢想象中国如此庞大的贫困人口,如何在这几十年就一步步实现自足、富裕。而现在,国家推动了“精准扶贫”,我们口中的扶贫攻坚战终将打赢,建设成更加美丽和谐的新中国。中国梦,这是个共鸣的强音,它凝聚了几代人的夙愿,它召唤着亿万人攻坚实现,而我们也必将积极响应,奋勇向前。

我和2035有个约,约在欢呼雀跃的那一天;我和2035有个约,约在新征途的新起点。不管前方的路是平坦还是崎岖,我们始终会昂首挺胸、义无反顾地走下去,用真心去描绘祖国美好的明天,而未来则由我们和你们携手主演。

在路上作文1000字 篇5

这是我最后一次去看老何了。并不宽敞的房屋下堆着些祭祀用的物什,堂屋中央摆放着一口黑得发亮的棺木。老何静静地躺在里面。他的面色黄中透着青——好像他对我们发着怒的模样。我觉得我可以抓住点什么,一伸出手,眼睛上涌了一般热气,把我的眼镜也给弄得模糊不清了。

我抬起头,竟看到满屋子的人。

老何你看到了吗?他们都回来看你了。他们的眼睛里还写满了和当年一样的热烈,那热烈如今也灼烧到了我,让我的胸中充满了似要喷出来的浓焰,一如当年的你啊,老何。

三十年前的老何有着瘦干的模样,每天都在这片小山坳里晃悠。破败的山村有一种出奇的宁静,老何觉得这种宁静实在太过沉寂。他在溪边捡了一担担鹅卵石,填上了村口那条坑洼洼的泥浆路。抬头看见天上飞过的一只麻雀,突然知道少了些什么。

老何用自己的积蓄买了些红砖,最后修修补补,在村口盖了一座很小的红砖房,他自制了一块木板,上面用炭块写上“村口小学”四字。接着他挨家挨户劝说村民们让孩子到“小红砖房”里上课,他担任校长,也是唯一的教师。

老何的学校开办起来了。他用炭块当粉笔,用手抄的作业本作学生的教材,每当讲到高兴处就满脸通红。“世上有许多好地方,”老何常说,“北京有故宫,有颐和园,还有圆明园。圆明园可惜被洋鬼子破坏了,要是也能去看一看……”他忽然停下来,有些黯然,抬起头,眼睛便又亮了:“你们要努力读书,将来一定能走出山坳坳,去多看看外头的世界,也就当是老师我看了!”

三十多年间,老何送走了一批批学生,他总说,孩子们眼睛里有光啊,那光太热烈,灼得他非得做些什么。于是,他做了孩子们的老师,看他们一个个飞出大山,飞到世界各地,去那个美丽的“外面”饱览美景。

“我也是桃李满天下了。”我每逢去看望他,他总是这样对我说,是感慨,也是叹息。我静静地握着他的手,听他讲他和他的学生过去的趣事,心里有一种格外的自豪……

“爷爷……”我抓住他已经不再温暖的手,眼前是一些照片,那些爷爷口中的“孩子”手持着它们。你看,那是故宫,那是圆明园……

一位年长的叔叔跪了下来,温和的声音都颤抖着:“何老师,我们回来了,我们带了世界回来。您放心,我们一直都是您的眼睛!“

我也忍不住哭了起来。我也是你的眼睛,爷爷,我会把这条路坚持下去。我知道,坐在志愿填报的电脑前,我一定会告诉自己:就报师范吧。让我成为你的眼睛,替你去看世界的美。也让更多人替我,成为我的眼睛,看到世界的未来。

幸运的我生活在蔚蓝的海边,度过了无忧无虑的童年。我爱海,当看着那瓦蓝的天,蔚蓝的海,无不时刻让我想起“老叔”。他有像海一样博学的知识,像海一样宽广的胸怀,像海一样那么可亲、可敬。

老叔并不老,三十岁出头,他有一张天生幽默的脸孔,还有着那么一张特会说话的嘴巴。“老叔”的独自里藏着讲也讲不完的故事。小时候我们都是他中忠实的听众。夏夜,孩子们都是很积极地搬来背椅,请“老叔”上座后,大家都围坐在他地身边,津津有味地听他讲“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诸葛亮草船借箭”……听到入神处,孩子们都双手托着腮,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神采飞扬的老叔,周围静极了,只有老叔那抑扬顿挫的音调,一切都时那么和谐,童稚的心在默默中学会了辨别善和恶,美和丑。

夏日里,草丛中是我们孩子王的天下,我们最热衷的事莫过于捕蝉了。想想,让那一只胖胖乎乎的家伙在袋子里叫着、撞着,该有多美呀!可是,你别急,别看这家伙很胖,反映还挺灵敏的呢!稍不小心,就只能:望蝉兴叹了。老叔的捕蝉技术特高,只要有他一起去,我们那小小塑料袋就成了小小的王国,里面动着挤着,热闹极了。回到家里,迫不及待地抓出一个胖家伙,剪掉小翅后,再拿起根线系住脚,放开手,似乎是自由了。那家伙着急地扇着翅膀,想奋力冲出,可却又摆脱不了绳子地束缚,像无头苍蝇似地到处乱飞乱撞,都得孩子们“咯咯”地笑着。

“老叔”并不束缚我们,他跟我们玩起来。玩耍中,我们充实了小孩子那天真、活泼的天性,变得更好问更爱思考了。“老叔”从自己得言传身教让我们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和美的熏陶,让我们又一望无垠的大海搬的宽广的胸怀,就拿一个心胸狭窄的人当政来说吧,那他的国家一定不会好到那儿去。一个小肚鸡肠的人很难治理好国家,甚至连他本人都不会被社会所接受,而会被淘汰。“老叔”的话时时刻刻记在我的脑海里。

可是,分手的日子还是在不知不觉中来临了。因为“老叔”工作的调动,如今快八年了。他那亲切的笑容和熟悉的声音,一切仿佛都只能称为回忆。但在我心目中,“老叔”他永远是我们最好的朋友,最好的老师!

爷爷的手,拿得起粪叉,舞得了笔杆。

爷爷是一个农人,他常常“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却从没有过“草盛豆苗稀”。因为他精通耕种之道,不滑不懒;最重要的是,他施用农家肥。每天晨曦初露,爷爷便背一竹篓,操一粪叉,游走于村头巷尾,捡拾牲畜秽物。及至天一放亮,村郊不上不下地被飘来的炊烟裹住,爷爷就回家。奶奶摆好了早饭,小米粥、馒头、青椒、拍黄瓜!呼噜呼噜喝完汤,顺便踢走死缠脚下的巴儿狗……偶尔奶奶也夸一夸爷爷捡来的大粪:“这肥好,臭!”老头老太太对视一眼,笑了。

爷爷曾是个大学生,当官的,有过出息。太爷爷共有六子,本来都该安安分分做个小农民,但爷爷不。他天分异常好,私学,中学,及至大学,都是一路直上。后来当了小官,虽不大,但在镇上也算是有头有脸了,在村里更是红极一时。眼看升官在望,爷爷却收拾行囊,携家带口,回了村里。村里人都表示理解:“对喽,农民好嘛,看看庄稼看看草,啥都不愁。”

村里人称赞爷爷的农活,还敬佩爷爷的书法。逢年过节,红白大事儿,都找爷爷来写字儿。不必狼毫,不必端砚,更不必宣纸——乡下人也不懂欣赏这个,但他们都知道爷爷见多识广,高文凭,有技艺。对于求字之人,爷爷总是来者不拒,放下粪叉,洗手执笔,挥洒而下。当淳朴的邻人拿到字后,喜悦之情全溢于脸上,总想夸一夸这字儿——就像汪曾祺笔下的乡亲们一样:“这字儿好,真黑!”我是爷爷的长孙,却去之远矣!常问爷爷:“您咋就愿意做个农民呢?”他总会拿他喜欢的文人汪曾祺做例子:“你看啊,老汪这人写文章写得好。俗而不厌,多而不滥。为啥?他虽是文人,却也近于农人。勤恳、淳朴、达观。”我点头:“是啦,他也掏过粪,而您是叉粪。又都是执笔之人,又都上过大学。您和汪先生差不多嘛!”爷爷很得意我的说法,却仍摆手不赞同:“有一点不一样,他种地不如我。”奶奶看我们爷孙俩笑闹,总是很无奈,叹道:“这老头子。”

我不知道我何时会有这种高度,更不知道爷爷眼里的世界是怎样,但我深知,爷爷表现的那些,才是人们应该追求的粪叉和笔杆共存的境界。

平淡而知足,是爷爷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