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端午节作文》 这篇作文生动描绘了端午节的起源、习俗和庆祝方式,表达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通过描述节日活动和食物,作者展示了端午节的丰富内涵和重要意义,激发了读者对传统节日的兴趣和思考。
传统节日——端午节作文 篇1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每年端午节的前一天,奶奶总是会先包好一锅香喷喷的粽子,等着我们回去吃,奶奶包的粽子玲珑可爱,有咸味和甜味,散发着一股诱人的香味。
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包着一颗咸蛋黄和一块软软的大肥肉,包好的粽子放在锅里煮上大约两个小时。最值得期待的就是粽子熟的过程了,看着炉灶冒着暖暖的热气,粽子的香味逐渐散发出来,飘满整个屋子,惹得人人都不时地跑进厨房看看粽子是否熟了,嘴巴还不断咽口水,真有意思。终于等到热气腾腾的粽子出锅时,浓郁的香味喷薄而出,扑鼻而来,让你还没尝到粽子就先品尝了它的美味,简直太享受了!我迫不急待地拿起一个粽子剥开,就可以看到透亮松软的“粽肉”了,咬一口美味无穷,真是又黏又甜又香。
到了中午,妈妈会带着我去看龙舟,当时的情形可热闹了!四面响起了咚咚咚的鼓声。比赛开始了,河面上有红的、黄的、绿的、蓝的龙船,龙船上的人整齐的划着船桨,喊着口号,快速向前划去,龙船越划越快。岸上观看的人们有的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有的像疯了似的喊加油,还有的激动的手舞足蹈,这一刻,人们几乎所有的烦恼都忘掉了,伴随着鼓声越飘越远,消失的无影无踪,留下的只有过节的欢乐……
人们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据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相传屈原死后,人们划着船去打捞他的尸体,并往江中投粽子等食物,防止鱼虾啃食他的尸体,此后端午节赛龙舟的活动就流传下来了。
啊!这个端午节真让我难以忘怀。
传统节日——端午节作文 篇2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你们知道这首古诗写的是中国传统节日的哪一个节日吗?猜对了,就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
今天我早早地就起床了,一起床我就闻到了扑鼻而来的芳香,这就是妈妈早早去割回来的艾草,是它的芳香,我怀着好奇心,问妈妈:“为什么要挂艾草呀?”妈妈语重心长的说:“因为艾草可以辟邪呀!还可以驱蚊呢!”我点点头,原来是这样的。说完,妈妈就忙来忙去,不知道在做什么,所以我去看了看,原来妈妈在准备包粽子的材料呀!有粽叶、蜜枣、糯米和几根绳子,妈妈把原材料准备好后就开始包了,我的兴趣也来了,嬉皮笑脸的让妈妈教我包粽子,妈妈缠不过我,只好同意了。开始包粽子了,第一步,要把粽叶放进热水里,浸泡几分钟捞出,这样粽叶就不会那么硬了。第二步,就要开始包了,首先拿出两片粽叶重叠一部分放在一起,把两头向中间折成一个像漏斗一样的形状,再把刚刚浸泡在热水中的糯米和小枣子放进粽叶中,如果是大枣子,就放一个,小枣子,放两个即可,放进去之后,把剩下的粽叶在刚才放米和枣的小口上,再转一转,直到包完后再用绳子给它系在一起。然后放在锅中煮熟,揭开锅盖,一股浓浓的香味,扑鼻而来,吃一口那味道叫一个“美”呀!
我一边吃着粽子,一边听着爸爸讲端午节的由来,原来古代楚国有一位名臣叫屈原,在当时因为秦国要攻打楚国,屈原因力谏楚王抗秦,而遭到贵族反对,并且被楚王革去职位流放到汉北。因此,屈原心中十分悲痛,怀着无比失落的心情,创作了一首千古名词“离骚”。流传至今,从这首词中体现了忠贞不屈,精忠爱国的理想。最后因为楚王没听他的劝告,因此被秦国所灭,屈原绝望和悲愤之下投,投汨罗江而死,以防止屈原尸体被鱼所食,后来渐渐形成了一种纪念屈原的仪式。以后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日,为端午节,划龙舟,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端午节我闻到了艾草的清香,品尝了美味的粽子,还听了故事,这真让我收获满满呀!
传统节日——端午节作文 篇3
有一首歌谣这样唱“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端阳处处祥。桃儿红,杏儿黄。粽子香,包五粮。剥个粽子裹上糖,幸福生活万年长。这儿划舟,那儿划舟,龙舟下水喜洋洋”。唱的正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又是一年五月五,全国各地的人民都在热烈庆祝端午节。要问端午节给我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那便是每年的这个时候,妈妈都会在家里做很多香甜的粽子。看妈妈包粽子,那可真叫一种享受。只见她左手拿起一片粽叶,迅速地卷成漏斗状,右手抓一把泡好的糯米塞进粽叶,再用粽叶紧紧裹住糯米,最后用线把粽子固定扎紧。不大一会儿功夫,碧绿的粽叶、雪白的糯米,摇身一变就成了一个饱满的粽子。我望着排成一排的粽子,真是“口水流下三千尺”。接下来便是煮粽子了,开水咕嘟咕嘟冒泡后,把粽子下锅煮一个小时左右就可以吃了。粽子出锅之后,剥开一层又一层的粽叶,露出一角粽色的糯米,咬上一口,淡淡的粽香便在嘴里漾开。
以前我只知道端午节要吃粽子,却不知道其中的缘由。今年的端午节,我总算明白了。妈妈告诉我,传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屈原忧国忧民,深受人民爱戴。但却遭人陷害被赶出都城,流放在外。他在流放期间还是创作了很多不朽的诗篇,比如《离骚》、《天问》、《九歌》等等。后来,秦军攻破了楚国。屈原眼看着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却无能为力,他在五月初五这天抱石投汨罗江以殉国,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屈原死后,人们怀念他、崇敬他。每到端午节人们便把食物用苇叶包起来,投入江中,作为敬献给他的祭品。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吃粽子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虽然这个传说有些神化,但是千百年来屈原一直被人们祭奠,他的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广为传诵,着实令人景仰。
又到端午,又闻粽香,又祭屈原。
传统节日——端午节作文 篇4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端午,也叫做“端五”或“重五”,许多习俗也与“五”这个数字联系在一起。用红、黄、蓝、白、黑五色丝线系在儿童的脖颈、手腕或足踝上,称为“长命缕”。名家要插“无端”:菖、艾草、石榴花、蒜头、龙船花。
一说起端午节,小朋友们就唱起有关端午节的儿歌: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
端午节是因什么兴起来的呢?说法很不一致:有的说,为了纪念介子推;有的说是纪念战国时吴国大将伍子胥;有的说是为了纪念屈原。我一直都觉得散文家是纪念屈。相传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有一位爱国人士叫屈原,整日为国操劳,为民忧心。当时的楚怀王却是一个昏君,屈原多次劝谏都无济于事,楚怀王怀恨在心将其贬职。由于楚怀王无能,楚国很快就风雨飘摇,面临着灭国的危险,屈原不忍看着国家灭亡,投汩罗江而死。为了纪念屈原,人们便把这一天定为端午节,并用芦苇包粽子投进江河,让鱼蛟虾蟹吃饱了,好不吃屈原的遗体。
南方过节要吃“五黄”:黄鱼、黄瓜、咸鸭蛋黄、黄豆瓣包的粽子、雄黄酒。无论南方或北方,这一天都要用雄黄洒在儿童的额头上,画个“王”字,还要配戴五颜六色的香囊。
端午佳节是龙节,是四五千年以来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传统节日——端午节作文 篇5
北溟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几千里也;怒而飞……
——庄子
你因怒而飞,你的精魂飞入湘水。
你的灵魂顺随你的信仰漂流,让人们看到你的正义与气节、你的哀丽与豪壮。
那天,五月五日,你立于江畔,刚毅的脸上写满了无畏,大风吹开了你的三千愁丝,你腾舞飞扬的衣衫宛若一面坚韧不拔的旗帜。黑色的江水狂傲地在你脚下翻滚,你握紧了手中的青铜剑,万千感慨澎湃胸头。
曾经,你在一首诗中把风、雨、雪、电、云、月作为自己的侍从,让凤凰和龙为你拉车,在太空中任意驰骋,追求自己的理想。而如今物非人是,所有的一切梦想全都已破灭,冥冥之中,哪里才是最适合自己的位置呢?或许自己本不该踏出茅庐;或许平静稳定的生活才最适合自己,而自己也应该守在适合自己的位置上,为人们、为历史创作精华,繁衍文化。
贼兵的呼喊声由远及近,是该做出选择的时候了。一江乌水折射出了生命最后时刻的空虚与充实、肮脏与华丽。
你的思想定格:如果真理和信念需要流血牺牲,那么我愿付出自己的生命;其实生命是一袭华丽的袍子,里面却裹满了虱子。
于是,你就把自己作为一个高洁的化身呈现给世人:无论遇到了怎样的状况,正义与气节是最神圣的,是最值得去维护的。
贼兵的呼喊声到了近前,你回头望了最后一眼国破下的山河,而后高呼:“长大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纵身跳入了为你而愤怒的江水中,瞬间,一江乌水空明澄澈……
湘水悠悠,无数的水鬼,冤缠荇藻怎能洗涤得清清,千年的水鬼唯你成江神,非湘水净你,而是你净湘水。你奋身一跃,所有的波涛溅起,汀芷蒲兰流芳到现今。
我想,你本来就是一条鱼,一条心胸宽阔、志向无边的鲲鱼,后来化为大鹏鸟,你的心胸、志向、理想依旧宏伟无边。而现在你又回到了水中,回到了原来就属于你的位置上去,成为灵台空明澄澈的真神,默默地为人们指引着前进的方向,为人们树立高尚的信仰。
于是到了后世,有水的地方就有人想家,有岸的地方楚歌就四起,你就活在歌里、风里、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