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读书心得》是一篇分享读书心得的文章,作者通过自己的阅读经历,结合生活中的点滴感悟,深刻剖析了读书对人生的重要性,并且探讨了如何更好地阅读与思考。
朝花夕拾读书心得300字 篇1
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十篇文章记述了鲁迅童年时期的生活和青年时期求学的历程。书题中“朝花”是这些散文记述的对象“夕拾”是指记述者主体的写作时间与方式。当我静下来认真看这本书时,被它的魅力所深深吸引了。
这本书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朝花夕拾”、“荒凉中的自语”、“匕首与投枪”。“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最为著名的散文集,是对滋养过他的生命的人和物的深情怀念。语言清新、朴实、亲切感人,是现代回忆性散文的典范之作。“荒凉中的自语”选自鲁迅的散文读集《野草》,篇章短小精悍,结构精巧,具有音乐般的节奏性和流动感。在“匕首与投枪”中,《纪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纪念》、《拿来主义》等作品,都是鲁迅最有分量的杂文代表作。
我希望本书能成为大家开启认识鲁迅、了解鲁迅的一扇窗,从而阅读更多鲁迅的著作,感受“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精神。
朝花夕拾读书心得300字 篇2
在清风的低吟之下,让人心旷神怡,不禁浮想联翩,像是品尝一道美味,细细品味,童年天真的味道顿时在心头漾开。
鲁迅原名周樟寿,《朝花夕拾》便是他风烛残年之际写下的。清晨的花儿绽放开来,却到夕阳西下直接采摘,少了一丝上午的芬芳。鲁迅的童年并不失乏味,百草园无忧无虑的生活令我向往。单单是墙根一带,就有无限乐趣,油蛉一展歌喉,蟋蟀在那儿弹琴。时不时翻开砖,能遇见蜈蚣,静静的在一旁观察小虫儿们的生活,读着读着仿佛自己也变为一只小虫,扯着那略显粗糙的嗓子歌唱,歌声回荡在绿草之中,如此美好的画面令我陶醉。怪不得鲁迅先生总是趁大人们不注意,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溜进百草园,他的童年生活就是在大自然的歌曲中度过的。
相比起百草园的无忧无虑,三味书屋便越显枯糙了,屋后虽然也有一个园子但却不能去太久,不然先生就会在大叫“人都去哪儿。”同窗们便陆续回去。读书时,大家扯开喉咙一阵乱读,也不知道对不对,大家的声音低下去静下去了,只见先生还在摇头晃脑地读着,读到这,我不禁笑了,相比起我们的学习生活,虽说书屋有些无趣,但孩子们怎能抑制住自己爱玩的天性呢?每当先生读书入神时,学生们便各干各的事,有的正用纸糊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而鲁迅正聚精会神地画画……一切都是如此的天真烂漫。不知不觉,便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鸣,字里行间透露着孩子的天真,鲁迅先生正是以这种孩子的眼光看待世界,也正因为如此,《朝花夕拾》吸引了众多年轻读者。
童年是水中的鱼,是同学们之间的游戏,是牧童的短歌。现在告别童年的我们,整日在作业中奋斗,有时只能在梦中回忆那些童年往事,童年已渐行渐远,似流水光阴一去无回,留下的只是些碎片似的记忆。
朝花夕拾读书心得300字 篇3
再一次提及这本散文集,书香仿佛萦绕在鼻尖。他犹如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一个明媚的下午,和着蝉声,给我们絮叨那些童年的趣事,也就是“《朝花夕拾》”吧。
鲁迅是幸运却又不幸运的。幸运的是,它可以在百草园里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观菜畦、吃桑葚、听鸣蝉与油蛉的低唱;可以在书房里诵读经典:《三字经》《千字文》《山海经》。但是,在那个动荡的时代,封建社会腐败与黑暗对人们的思想影响也是巨大的。年幼的鲁迅,要承担父亲的重病,家道中落,受尽人情冷暖,然而却击不倒他。
历史老师曾给我们讲过,现在的中国人的思维与创新比不上国外——就是因为几百年来的封建社会思想在我们的头脑中潜滋暗长。
鲁迅明白,封建社会的固步自封是无法用力量来改变的,所以,他走上了文学的道路,他要用文学的力量来改变这个黑暗的社会。
他笔下的“长妈妈”与“范爱农”这两位经典人物,就是被封建社会所毒害的人物的缩影。长妈妈的性格与思想上都有太多消极与落后的东西,体现了革命前的黑暗社会的浑浊与昏暗。而范爱农则是一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亦体现了旧社会人民对思维的束缚的反抗,向往自由、向往安乐的心。
当时的人们,受尽了黑暗与压迫,一日终明悟,起身反抗,不知经历了多少次艰难的战争;为了幸福,不知挥洒了多少位烈士的鲜血——眼前的生活,我们需要珍惜。
俗话说:好的文章不在于你有多美的文字,重要的是情感可以引起读者的共鸣。鲁迅真正做到了这一点,彻底解放了封建社会的思想。他的文章就如同一杯醇香的老酒,读来醍醐灌顶,发人深醒。
朝花夕拾读书心得300字 篇4
?朝花夕拾》是鲁迅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与重提,以及对所处的现实社会的深切关注,他将回忆与现实交织起来,真切地宣示自己的瞬间感受和内心情感的流程,那些在鲁迅生活历程中曾留下印记的人和事都一一流泻于笔端。
在《朝花夕拾》这本书中,可以了解鲁迅在过往的生活中,有快乐,也有悲伤,也可以知道鲁迅的生活中曾遇到了一些给予他帮助的人。
鲁迅的童年并不神秘,甚至和我们的童年一样丰富多彩,他有个小隐鼠的宠物,鲁迅也喜欢看热闹,看迎神赛会中的“五猖”神和“梅姑”神,还有看戏,画画,在雪天捕鸟,绣像,看神话故事,尤其爱看带图案的故事书。鲁迅最大的快乐在百草园,百草园其实一个长满草的一个乐园,可是童年的鲁迅却有本事让它变成一个乐园。这种本事就是童心。它可以令单调无趣的生活变得丰富有趣起来。在童年的鲁迅的眼里,油蛉是个歌手,而蟋蟀是会弹琴的,一旦听说何首乌长得像人形,吃了便可以成仙,就非要拨出它的根来看看,在冬天的百草园,则在下完雪后捕鸟。
鲁迅自己也说“回忆可以使人欢欣,有时也不免使人寂寞”。细细品读鲁迅的散文,我们似乎还能读到萦绕在鲁迅内心的阴暗的回忆:自己幼时自己心爱的小隐鼠死掉了,可爱的小白兔被猫吃掉了,充满了无限乐趣的百草园卖给了别人,渴望去看五猖会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父亲被庸医治死,一直是埋在鲁迅心中的痛苦,有机会读书学校却是乌烟瘴气,学了知识什么都做不成,在日本遇到了藤野先生,却为了医治国人的精神病苦而与之离别,朋友范爱农穷困潦倒,落水而逝……
我们在读到这些的时候,知道了鲁迅的过往的生活中不仅仅都是快乐,还有一些感伤,甚至在读到感伤之处,还会忍不住热泪盈眶,这些发生在鲁迅生活中的快乐的事、感伤的事都让我们看到了最真实的鲁迅,最平凡的鲁迅。
每个人都有自己心中的鲁迅,一定要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鲁迅的作品,这份最初的感受是可贵的,在将来的某一天,也许当我们再次翻看鲁迅的作品,随着人生阅历的增长,我们也许都会渐渐理解和喜欢这位伟大的作家。
朝花夕拾读书心得300字 篇5
暑假中,我读了一本颇有趣味的散文――《朝花夕拾》,在不知不觉中,就对这本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它在不知不觉中成了我最亲密的朋友,一个似曾相识的老友。
?朝花夕拾》,听名字就有一种很深奥的感觉。“朝花”,“夕拾”,分开来读,“朝”对“夕”,“花”需“拾”,早晨的花傍晚拾起来,又反复的去读,一遍又一遍,好像渐渐明白了,这写的是作者年轻时候的一些事情。从“朝”到“夕”,写出了时间的迁移。
初读《朝花夕拾》,只是对其表面有所感触,细读品味,便觉得另有一番风味。这本书主要写了作者鲁迅的童年生活,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字面上就觉得有一股仙气,能够让人浮想联翩,有一种遥不可及的感觉,给人留下的印象总是深刻的。
百草园是作者鲁迅家的一个园子,不过早已卖给朱文公的后代了,但这可是作者小时候的乐园,充满了童趣,你看那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紫红的桑葚,无一不是乡下的田园风光,这或许就是作者所羡慕的一种生活吧,就像闰土那样可以捕鸟的生活。
三味书屋,听名字让我想起了三昧真火,可想而知是多么的“凶猛”,它是作者学习的书塾。印象深刻的是那教书先生,严厉的好像随时就要喷三昧真火一样,俗话说得好,严师出高徒,想必正是这样,才成就了鲁迅这个伟人吧。
三味书屋中的“仁远乎哉我欲人斯仁至矣”“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上九潜龙勿用”“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芽橘柚”这些烦躁无味的古文使人感觉到了封建社会的那种私塾的严肃和教书先生对孩子们的严厉,在那里似乎没有一点乐趣,这完全是一个孩子所待不住的地方,没人能想到像作者这么一个让人感到贪玩的孩子竟能承受得了,这也许就是毅力吧。
在百草园中还有一个人大家仿佛也会记得,谁呢?长妈妈。到现在我还记得她说的美女蛇,那是一个神奇的故事,这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看的动画片《葫芦娃》中的蛇精,是不是和她一样美呢?
说起长妈妈,又不得不提那本《山海经》了,它可是作者的宝书。你能想象的到一个不识字的人竟然能买来书?恐怕连记住名字都很困难!也难怪她把《山海经》记成了“三哼经”,这也可见长妈妈对作者真挚的爱。
读了这本书,我才真正的明白了,为什么人们称鲁迅为文学巨匠,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喜欢他的作品。就拿《朝花夕拾》这本书来说,它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作者也暗写了对当时旧社会的批判。这本书真实反映了作者在用笔和敌人作斗争的过程,在当时那样的社会,能有这种勇气的人也真是难得,他拥有大的力量,一种能够伤人于无形的力量,他就是鲁迅,人们心中永远的文学巨匠。
朝花夕拾读书心得300字 篇6
?朝花夕拾》中那几篇描写人的文章,我是比较喜欢的。首先,这些文章的内容比较吸引我——因为我喜欢看到各色各样的人,再加上鲁迅那种轻松而生动的语言,读着读着,你仿佛就可以看到那个人似乎站在你面前一样。比如《阿长与山海经》,描写的是鲁迅家的保姆阿长。文章生动地塑造了一个非常典型的旧时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形象。有人比喻这篇文章是鲁迅从记忆土壤中培育出的一朵异常鲜美的“朝花”。的确,对于这个妇女,鲁迅不但没有避讳写出她的美与丑,反而是怀着真挚的感情怀念她的一切。不论鲁迅对她是佩服、厌烦、喜欢或是讨厌,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他的感情。而且我还发现,这个“长妈妈”跟我们学过的课文中的“孔已己”很相似,同是旧中国的人民,遭遇也差不多,比如他们的名字,都是已经被人遗忘了的,而外号也是随便起的。可悲的人啊!
直到写完了这篇读后感,“感”到了这么多,我觉得我才算是真正地读懂了《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读书心得300字 篇7
读完这本书,我上网查阅了关于鲁迅先生的资料,这使我更加的了解鲁迅先生。
鲁迅先生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世界的文豪之一,也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原名叫周樟寿,字豫山,后改为周树人,字豫才,被誉为现代文学的一面旗帜,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著作里共有数十篇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并有多部小说先后改编成电影。鲁迅先生以笔代戈,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儒子女。”是他一生的写照,从中我感到鲁迅先生的伟大。
?朝花夕拾》中的散文则是鲁迅温馨的回忆。幼时的保姆长妈妈,在备受歧视的环境中给予过他真诚的关心的藤野先生,一生坎坷、孤傲不羁的老友范爱农,给过他无限乐趣的“百草园”,吸引着他的好奇心的民间戏剧和民间娱乐活动……所有这一切,都是在这个险恶世界的背景上透露出亮色和暖意得事物,是他们,滋养了鲁迅的生命。
有时如平静的港湾,有时如波涛翻滚的大海,有时如湍急奔流的河水,有时又像蜿蜒曲折的小溪,千姿百态。
读了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我体会到了那个不同年代的童年,和鲁迅先生一起热爱自然,向往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