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心得作文》寓教于乐,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通过书中人物和情节,学生思考人生道理,拓宽视野。写作过程中,锻炼了他们的表达与创造能力。这种形式不仅增加学生对书籍的理解,还促进思维深度,培养批判性思维,提高综合素养。
读书心得作文700字 篇1
千般荒凉,以此为梦,万里蹀躞,以此为归。
——题记
余秋雨是位文采、学问、哲思、演讲家,皆臻高位的当代巨匠。他在自己处于巅峰时,毅然辞去一切职务,孤身一人寻访中华文明被淹没的重要遗址。又冒着生命危险,考察了一系列重要文化遗址,是至今全球唯一一个全部抵达现场的人文学者,正如他自己所言:“漫漫岁月间,浪迹宇内,周济天下,一路伤痕斑斑,而身心犹健。”
牌坊这个故事,它深刻揭露了牌坊与坟墓的秘密,面对女孩的婚事,父母无力反驳,请另一种方式解救女儿,父母们的嚎啕大哭,不是因为女儿死了,而是因为毕生再也见不到女儿,“牌坊”立的不是人,而是一种思念。这些牌坊是山川之玄,岁月之谜,他们无痕无迹,无符无字,确定天地铭记。而这些女子,他们是大地,还在沉睡时悄悄出现的熹微晨光,他们在一个又一个山村解放人们的思想,更是招收女学生,希望他们命运不要像他们那般多舛,每个部门灰尘的面孔后都有一个不懈奋斗的灵魂,解冻在四处潜行的安静中。
莫高窟也是中国文化精髓古迹之一。佛教起源于印度,进入中国后,石窟造像艺术将其融入,中华世俗文化得到发展,而莫高窟则与中华历史接通了血脉,甚至成了一部由坚石雕刻的历史,莫高窟则为经典。
莫高窟则是种信仰,是活着的生命,在漫长的岁月长河中,她被人爱着,敬着,甚至为此付出生命。洞窟中的一切是不重复的,也是不刻板的。真正的欢乐,不可能重复。正如真正的人性。容不得刻板。唐代洞窟中的春风浩荡,万物苏醒,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能不让人向往?莫高窟因生活而沉默,也许也是因为他沉默的原因吧!他也曾遭受过冷落与伤害,他并没有抱怨,仍然端庄着,微笑着,苦涩着,牺牲着……一腔爱,一洞画,一场文化苦旅,愿你历经千帆,归来仍“少年”!
?文化苦旅》让时间和文字在一个又一个的老庭院中厮磨,成为无数华人家庭三代人共同的灯下话题。金庸先生说:“北京有年轻人为了调侃我,说浙江人不会写文章,就算我不会,但浙江里还有鲁迅和余秋雨。”余秋雨先生也曾面对非议,也曾自暴自弃,但一朝顿悟,重新拾笔,执笔,振笔,纵笔!这何尝不是我辈青年人的态度,热爱自己的“笔”,更热爱自己的信仰!
青春如火,如火如荼,我们何尝不来一场精神上的文化苦旅?面对历史的事物,可能正如作者所说:“对历史的多情总会加重人生的负载,由历史沧桑感到引发出人生沦桑感。”愿你我背负星光,不畏前程。世界以痛吻你,愿你报之以歌!
读书心得作文700字 篇2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青少年时期的回忆录,从童年到少年到青年,从农村到城镇,从家庭到社会,从国内到国外,一组组生活画面,呈现在眼前,有对童年生活的向往,有对往昔亲友师长的感念,也有对旧势力、旧文化的嘲讽与抨击。
对他而言,童年生活是快乐、有趣而自由的;对我而言,读他的作品也是快乐、有趣而自由的,也许是百草园的趣事让我找到自己童年的影子吧,我竟特别的羡慕那个在百草园胡作非为的孩子。当他牵连不断地拔起了何首乌时他该多么快乐啊!当他摘下覆盆子,把它们一个又一个送进嘴里感受它们的又酸又甜的味道时,又会多么满足!当他弄坏泥墙根时,心中也可能会有一些愧疚吧!当他在雪地里捕鸟,看小鸟一个又一个自投罗网时,心中又会多么的激动!生活啊!你欠我一个童年的百草园!
对他而言,成长过程中,那些曾经温暖过他生命的人,让他永生难忘,正是这些爱的供养,让他成为“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人。
闰土的父亲有很多捕鸟的技巧,曾让小小的他大大佩服;大字不识一个的阿长,历尽千辛万苦为他买来《山海经》,曾让苦闷的他感激不已;藤野先生的关爱与呵护让他在无助中感受到温暖。生命像列车般疾驰而行,让我们永远记住那些曾经给与我们点点滴滴的爱的供养的人。
对他而言,从旧时代一路走来,生命中充满了遗憾与无奈,这是那个时代的旧文化带给他的,他对这些东西进行了无情的抨击和嘲讽。小小的他多么盼望早早地去看五猖会,父亲却让他背《鉴略》;在二十四孝图一文中,他对愚孝行为进行了无情的嘲讽,对反对白话的行为进行了大胆的诅咒;在《猫·狗·鼠》一文中,对猫的欺软怕硬表现强烈的憎恶,有力地回击了“正人君子”们对他的攻击,千夫所指,横眉冷对,这是多么勇敢的精神啊!
逝者如斯,鲁迅先生已经离开我们八十多年了,读文犹见其人,他笔下的往事,如同盛开在文坛的花朵,虽似幻如梦却永不凋零。
读书心得作文700字 篇3
那本书里,有祖国奔腾的血脉;那本书里,有祖国明亮的双眸;那本书里,有祖国不屈的儿女。那本书,是故人用精神力量在浩荡磅礴的天宇中写下的。那本书,讲述着几代帝王的故事。那本书,是中国灿烂的文化的一颗璀璨的珍珠——《上下五千年》。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女皇武则天。武则天是中国历的女皇帝,是中国历杰出的女人,她的工谗善媚手段罕有其匹,诚如骆宾王在《讨武曌之檄文》中所说:“入门见妒,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孤媚偏能惑主。”而她宰制天下的魄力和气慨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史家本着“不没其实”的原则,为她撰写只有皇帝才能享受的本纪,对她的一生作出客观的评价:“坐制群生之命,肆行不义之威,振喉绝襁褓之儿,菹醢醉椒涂之骨,其不道也盛矣!然犹泛延谠论,时礼正人,遵时宪而抑幸臣,听忠言而诛酷吏,有旨哉!有旨哉!”她,为这本史册添上了绚丽的一笔。
姜太公钓鱼,大家都听说过吧?商纣王无道周文王西伯昌图谋有朝一日_商纣取而代之。他多方招揽贤人却很长时间没有得到。一天他在渭水河边看见一位白发老叟坐在河边悠闲垂钓。他惊奇地发现这老叟的鱼钩是直的上面居然没有鱼饵。西伯昌好奇地问:“你这种钓法怎么会钓到鱼呢?”老叟回头看了看西伯昌意味深长地说:“别看这鱼钩离奇但愿者上钩嘛。”原来这就是鼎鼎大名的姜子牙。于是西伯昌向他虚心请教了治国平天下的良策。姜子牙徐徐道来说得西伯昌心悦诚服立刻用车载着他回到了都城兴奋地对他说:“当年我的先君太公在世的时候就曾说将来一定会有圣贤之人到西周这个地方辅佐我我家太公盼望你好久了。”于是又给姜子牙起了个别称叫“太公望”。姜子牙本姓姜因封于吕地因此又叫吕尚武或吕望。西伯昌遇到他的那年他已经70岁了。又因为他的别称叫“太公望”因此后世又称他为“姜太公”。
读了《上下五千年》,我突然感觉到我的祖国如此强大,我们的人民如此团结,祖国的宏伟蓝图需要更多人去描绘。
读书心得作文700字 篇4
?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部经典作品。我在假期里读了这本书,他给我的感触很大。初读《朝花夕拾》不觉得这像一本名著,反而觉得像是一个朋友在与你闲聊家常,鲁迅的作品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他的作品既不遮遮掩掩,又不追求满是好词佳句的华丽。却更能吸引读者,仿佛在给你讲故事一样。
一个以笔代枪,同恶势力不屈抗争的伟大斗士,此刻成了一个远游归来的慈爱温和的长者,在自己魂牵梦萦的故乡和心灵的家园中轻轻拂去岁月的积尘,而后,气定神闲地娓娓道出一个个生动清晰的故事,一个个鲜活形象的人物——长妈妈、衍四太太、五猖会上的无常、百草园中的美女蛇……
在这个摇曳多彩的记忆里,我最爱留恋徜徉的便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那个充满了生趣的小小百草园。
幼时的鲁迅,不时到园里的泥墙根去捉蟋蟀,常常拔起何首乌接连不断的根,为贪嘴而去摘带刺却酸的覆盆子。童心总是充满无穷的好奇和探究的渴望,小小的百草园给了他无尽的欢乐,幼嫩的心灵也因此变得新鲜透亮。
读《朝花夕拾》,我也真正领悟到,正是大自然和淳朴的乡民给了幼年鲁迅美和爱的启蒙,使他拥有了一颗丰富细腻而向往美好的心灵,并丝毫没有因为岁月的流逝而变得粗糙麻木。以致二十多年后当他回忆起故乡的旧事与童年的乐园,哪怕是对其中的一草一木,依然充满了深深的眷恋。
鲁迅先生留存于世的诸多作品,《呐喊》《野草》《故事新编》等,今天读来依然令人难以释怀。在如今物欲横流的尘世中,人们夜以继日地为名利而奔波劳累,为情感而困惑烦恼,又有多少人早已忘记了花草的芬芳,鸟儿的啁啾,忘却了人始终是来自自然而又归于自然的“赤条条来去无牵挂”的规律呢?
在喧嚣嘈杂的都市中,在容易迷失自我的生活里,送你一本《朝花夕拾》,愿你的心情变得平静而释然。正如书名“朝花夕拾”,这本书就是在长大以后,把自己小时候的琐屑一点点拼凑起来。
读书心得作文700字 篇5
轻轻开启书的扉页,缕缕墨香如醇醇杨柳风,在心间萦绕书香氤氲中,我与李白·杜甫畅谈诗歌,与鲁滨逊一起冒险,同曹操纵论天下英雄,和林黛玉一起品味葬花词。
近几天读了张爱玲的t;t;倾城之恋>>。我喜欢张爱玲,喜欢她冷眼看繁华的清冷,而,《倾城之恋》是张爱玲笔下唯一温暖而琐碎的爱情。这个爱情以一个大悲惨为前提为背景。其中生死离别都只在毫厘之间,只有片刻之差,所有的一切都全在命运中。故事中的男女主只是命运手中牵船上的玩偶,比起外界的力量,他们不堪一击。命运通过战争成全了他们。
“他不过是一个自私的男子,她不过是一个自私的女人。在这兵荒马乱的时代,个人主义者是无处容身的,可总得有地方容得下一对平凡的夫妻”。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原是这样的选择。
范柳原到最后一刻还是清醒的,“现在你可该相信了,生死契阔我们自己那做得了主......”一个善于低头的女人,也许终会成为一个安分的妻。让他在放纵劳累之于有一个去处。男人的归宿终究只是一个女人。
喜欢小说的最后一段话“流苏到了这个地步反而懊悔她有柳原在身边,一个人刚富有了两重身体,也就蒙了两重危险。一颗子弹也许打不中他,也许打中她。他若是死了,他若是残废了,他的处境更是不堪设想。她若是受了伤,怕拖累他,也只有横了心求死。就是死了,也没有孤身一人死得干净爽利。她料着柳原也是这般想,别的她不知道,这一刹那,她只有他,她也只有他。
读《倾城之恋》初读时,总觉得悲剧是女人的。现在放才觉得,悲剧是女人的,也是男人的。张爱林这个清冷的女子,总爱将残忍的真话隐在淡淡的哀愁里不经意间说了出来,让人分明感觉到哀伤却又毫无办法。张爱玲的文字为我筑起了一个清冷的梦,一个艺术的梦。
书能香我何必花,品读张爱玲,让那令人心颤的的清冷装点我的梦。
读书真好,如品香茗,余音缭绕,沁人心脾。读书是休闲,是收获,同时也是享受。读书为我筑起了一个梦。读一本书,写下一个梦。
读书心得作文700字 篇6
最初接触《雷雨》是在中学时期,那时候我的眼里人只有两种,好人和坏人。如果断定此人是好人,那么就算是他做过一点坏事,我仍会宽容的对待他;相反,如果他是坏人,他做什么,我也会感觉他是有阴谋的,周朴园就是我眼中典型的坏人形象。
?雷雨》中周朴园是一位封建家长,又是一位资产阶级代表人。他视工人的生命如儿戏,为了钱不择手段;抛弃了为他生子的鲁侍萍,控制着妻子繁漪;他试图操纵周围的人和事,当时读他,只用一个词形容“阴狠自私”。对他的态度讨厌至极,甚至觉得四凤,周冲,周萍的死亡都怪他。现在重温《雷雨》,才发现以前忽略了很多细节,这些细节也让我重新审视对周朴园的看法。
序幕中老人对楼上的太太和楼下鲁奶奶的关心慰问,第四幕中周朴园对周冲流露出的父子之情,他是一个想要多和儿子说说话的孤独的父亲。还有剧中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怀念和眷恋,虽然在看到了侍萍本人后他惊慌,恐惧,完全没有了曾经的温情,但是站在一个带有封建性质资本家的角度上看,在看惯了社会和商场上的尔虞我诈,明争暗斗之后,再次意外的见到昔日的情人,周朴园的脑海中最先迸出的自然是“侍萍可能是被对手派来威胁自己的”,这样看来,任谁,都会脸色大变,问清来人到底有什么目的。
在我看来,现在的周萍和四凤就像昔日的周朴园和鲁侍萍,在最初不掺杂任何功利色彩时,他们两个人对爱情轰轰烈烈,谁有会知道,年轻时候的周朴园不是真心待侍萍,想要许她一辈子的幸福呢?可是封建家长制和残酷的现实一点点地吞噬了这美好的爱情,门第的差距逼得他们分离了。如果周萍和四凤没有死亡,那么我想他们活着的结局又会是下一对周朴园和鲁侍萍呢,谁又能保证胆小怯懦的周萍不会在社会这个大铁炉里被炼得和他的父亲一样自私残忍呢,或许死亡反而对他们是一种解脱。
重温《雷雨》之后,这一代年轻人的悲剧该责怪的不是周朴园,而是当时那个社会,它是一个大染缸,染黑了人性,周朴园也是一个被人同情的“老人”。
读书心得作文700字 篇7
暑假里,我看了一本书,叫《稻草人》,它是由叶圣陶爷爷写的。他笔下的各种故事都很吸引人,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一粒种子》了。
从前,有一粒种子,有核桃那么大,培育出的花很美丽,连玫瑰也比不上它,而且,它是世界上唯一的一粒种子。国王知道了,就命令手下把这粒种子取来,种在一个白玉盆里,还用筛了千万遍御花园里的土和滤了千万遍的水来培育它。天气冷了,还放在炉边取暖。一年过去了,两年过去了,种子还是没发芽,只有一个白玉盆,盛着灰黑的泥。国王气得暴跳如雷,把种子扔了。后来种子被一位富翁拾到了,他请了四位最有名的花匠来培育这粒种子。他们用上好的土,上好的肥料,并且按时浇水施肥。可是,种子还是没发芽。富翁气急败坏地把种子从土里挖出来,扔了。后来,又被一位农民捡到了,农民把它看成一粒普通的种子,和种稻谷一样:播种、施肥、锄草、浇水,最后,种子发芽了!最后,开出了鲜艳的花儿!
看完这个故事,我沉默了。很多像想我一样的同学,都是爸爸妈妈的宝贝,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在家里,我们过的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娇贵的生活,却让我们变得越累越脆弱:娇弱的身体像颗豆芽菜;一遇到困难和挫折就退缩;贪图安逸,没有雄心壮志……这样的我们,不就像国王和服翁手中的那颗不会发芽的种子吗?其实,不是种子不会发芽,而是它在被过度的保护下,已经失去了发芽的能力!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越舒适的环境越培育不出才华。它让我想到了一句话:花盆里长不出苍松,鸟笼里飞不出雄鹰。虽然我们都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但是,我们也要像在农民那里的种子一样,经历风吹雨打、千锤百炼,磨练自己的意志力,才能生根、发芽,枝繁叶茂!以后的学习中,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挫折,我都会努力坚持到底,永不言弃,因为,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读书心得作文700字 篇8
合上书本,闭上双眼。似有一股清泉淌入心底,给我燥热的心灵添上一丝清凉,冲洗着世俗的凡尘,心灵顿时变得一尘不染。《瓦尔登湖》,给人以恬静的慰藉。
当时的社会一片狼藉,看似繁华热闹的街道,实际上充斥着纸醉金迷的腐臭味。资本家为了利益,剥削穷人。而遭苦受罪的农民却也被无情的世道麻木了身心。他们忘记了反抗,沉重的生活压力让他们没有机会反抗。而结果就是,穷人们终其一生也不过是为了吃饭而拼命为资本家劳作的机器。人们拥有了金钱便忘记了生活的真谛,他们一味地追求更大、更好、更奢华,他们追求富裕,追求完美,追求一切自己无法得到的事物。他们隐藏自己的浅薄,显摆自己的高尚,他们唾弃浅薄,他们追求高尚。虚伪在他们苍白如纸的脸上涂抹着鲜艳的色彩,究其一生,也不过是个可笑的小丑罢了。人们忘了一切,甚至忘了自己为什么活着。
整日生活在这样的社会里让罗梭苦不堪言。尽管人们敬仰他,追捧他,他却刻意避让着这些“狂热的”追捧者。一个真正的智者正应当这样。于是他向朋友借了一把斧头,租了一屋木头,一个人就这样隐居在瓦尔登湖边上。
这里是如此的安宁,就像上帝赐予真正的智者的礼物。在这里,罗梭得以求得真正的宁静,他可以将心灵搁置。在平静的湖边,看自己在水里的倒影,审视自己的内心,与自己的灵魂对话。就像一次心灵的朝圣,圣洁,而无可替代。
罗梭记录的更多是与动物的相遇。就像他刚刚来到瓦尔登湖时,遇见了一条还未从冻结中苏醒的赤练蛇。他没有惊吓,也没有厌恶,而是静静的坐在赤练蛇身旁,就这样待了一个下午。在这位圣人看来,动物比人类要真诚的多。即使是最阴险狡诈的蛇,也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它们毫不掩饰自己内心的欲望,希望得到什么,什么不应该奢求,它们有着自己的分寸与智慧。很多人一生都在苦苦追寻人生的意义,他们不断攀登顶峰,不断挑战自己,到头来,不仅错过了一路上的风景,也只落得个高处不胜寒的悲凉。
其实人生本并没有什么意义,但是只要活着,就能够发现许多有意义的事物。就像一朵花,一棵草,一片叶……
在瓦尔登湖边上,有一位沉默的背影,思考着他的人生,阅读着人性的圣洁。